前幾天去機場接大陸出差回來的先生時,路上聊到他在上海遇到幾年沒見的朋友,這位朋友除了是前同事,他太太還是我們兩個兒子的幼兒園園長,所以夫妻倆我們都認識,他的女兒們已經唸研究所,兩位都是哈佛的理科高材生,很自然地,先生問起他們教育兒女的方法,沒想到他只是很簡單地說:「不要管,什麼都不要管!小孩子一管就跟你變仇人。還有千萬不要叫他們去補習。」先生再問:「那他們在選科系和學校的時候,要給些什麼幫助?」他還是強調:「都說了不要管了,怎麼還要給什麼建議?」聊到此,坐在後座的兩個兒子吵得不像話,正想出聲喝止時,先生說:「別管了吧? 」一時間,覺得「不要管」的教育方針,也未免太偉大了。
對於深信「養子不教父之過」的中國父母而言,遇上孩子囂張頑劣的行徑,要置之不理簡直是難如登天,非但不可能不管,還要用各種紀律和高壓來約束,很少會去思考嚴厲管教的方式,是否試用在每個小孩身上。 〈虎媽的戰歌〉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(沒錯!它是個好故事,而非育兒手冊)裡,正好有一柔順一叛逆的兩種對照,虎媽的「教練式」育兒法用在乖巧的大女兒蘇菲亞身上,成功地助其克服惰性,藉著自律而刻苦的磨鍊,培養出紮實的古典音樂基礎,並且成為自信而傑出的鋼琴家。但用在「天生反骨」的小女兒露露身上,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,據虎媽的回溯,露露的音樂有一種自然流露的藝術性,她的天才勝於姐姐,若非如此,訓練這個桀驁不馴小孩的苦差事,連堅毅的虎媽也差點撐不過去,但最後露露終究放棄了小提琴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,她認為媽媽的逼迫,不完全是為了恨鐵不成鋼,有一部份也是為了她自己,所以她在小提琴上的成就不是屬於自己的,她要選擇自己的路走,後來走向網球之路時,禁止媽媽再插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