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來緩慢產出的書評,終於接近百篇,這數字剛好方便做分析:派圖顯示,我的閱讀偏好以西洋作品為主(約占半數)。嗯,不難理解....異國、遙遠的文化衝擊感是很自然的閱讀趨力。再來是日本文學~占五分之一左右。可能....日本作品裡一向的“菊與刀”神秘特色(即優雅的菊花與冰冷的寒刀相互對抗的矛盾),那種能帶給讀者完全不同閱讀感受的特色吸引了我。日本作家蠻多都是這種“寫作分裂症”的患者,乙一更是當之無愧:他一面是光明療癒系的“白乙一”,救治著極度孤立者的內心;一面是冷酷暗黑系的“黑乙一”,摧殘著弱小無援者的情感—以極度的暴力。
目前分類:日本文學 (19)
- Sep 09 Mon 2024 15:05
Zoo
- Sep 08 Sun 2024 21:07
羅生門
芥川龍之介,日本文壇璀璨的流星,一閃而過的35歲生命,短暫卻迸放出絢爛的光彩。驚人的才華教人一讀便為之眩惑入迷。在文學巨匠迭出的當代,夜空裡盡是耀眼群星,他四射的大師光芒仍難被掩蓋。
- Sep 06 Fri 2024 20:28
天使的呢喃
百家爭鳴的日本文學奬裡,最常用直木賞、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、本屋大賞等奬項來挑書,偶爾也翻下芥川賞書單。仔細瀏覽的話,會發現貴志祐介這部《天使的呢喃》,並不在上述受賞名單當中,不過,它卻絕對是科學控們的天菜。
首先它的發想就夠迷人。探討恐懼的作品多如繁星,貴志桑獨樹一格從演化的角度切入。由於恐懼是在叢林裡生存的必備感知,掠食者所激起的深刻恐懼,足以讓弱小的動物在短時間內逃到安全的地方。而本書的主角—禿猴線蟲,卻能藉由不可思議的機制,將宿主本能的生存恐懼化為快感,使其不但不躲避天敵的獵捕,還會作出主動接近他們的自殺行為。這樣一來,宿主被天敵吃掉後,寄生的蟲卵便在消化道中孵化,形成新的線蟲生活繁殖循環。又因為人類基本上沒有什麼天敵,追求致命恐懼感的行為便因人而異,線蟲的寄生將人投入意識中最脆弱的部分,最終走向滅亡。
- Sep 04 Wed 2024 04:19
異常
到目前為止,讀過的幾本社會派推理傑作,多以全知觀點方式落筆,如《模仿犯》、《D之複合》、《白夜行》、《惡人》等,唯二的例外是湊佳苗的《告白》,以及這部桐野夏生的《異常》。湊佳苗的作品沒話說,即使是多重視角的寫作法,依然創造出暗潮湧動的生命扭曲與青春的虛妄迷失感。那麼同樣採用交叉敘事、日記自白式寫法的桐野呢?
全知觀點很適合史詩式作品,如《模仿犯》鉅細靡遺地描述整個故事牽連到的三四十個人角色的內心世界,如此龐大結構的犯罪小說,很難以缺乏剪裁的多視角寫法處理;又如《白夜行》,事件時間橫跨十九年(正是社會派推理極盛的後泡沫經濟時代),"追求幸福是犯罪動機"的悲劇主題,透過雪穗與亮司之間細緻微妙的關係耐人尋味地展現鉅大衝突,讀者不需解謎,卻被一種找不到救贖的感覺深深困惑著,全知視角寫法「與時俱進」的特色,提供了分明的的歷史縱深;再說《惡人》,散發濃濃日本本土生活氣息的這部作品,透過寒冷蕭條的小鎮生活,渲染出一種迷茫膽怯、冰冷絕望的氛圍。它不是史詩式作品,而像是意象清晰的文學小品,但全知視角為之創造出一種刻意的觀點偏移,旁觀疏離的敘述口吻帶來陰霾情緒,毫不煽情卻使人久久無法抽離,是很成功的全知觀點作品(既利用作者的主觀視野來聚焦,卻又有著客觀而發人深省的效果)。
- Sep 03 Tue 2024 10:37
告白
好一首充滿謎詭氣氛的作品!短短的篇幅,蘊涵了精彩的多條伏線,難能可貴的是,伏線雖多卻毫不糾結,作品的完整性很好,結尾也意蘊無窮,一看就知道網上的討論一定很有可看性,果然看幾篇心得,就有幾種不同的火花,透明感十足的文字,不僅擁有無限解讀的可能性,也讓同一讀者每一次讀都有全新的感受,看來本屋大賞絕非浪得虛名。
乍讀之下,作者的取材相當譁眾取寵,少年殺害天真幼兒這樣聳動的題目,直接挑戰「惻隱之心人皆有之」的常識,在寫心得之前,我也因為困惑而去找了酒鬼薔薇聖鬥、名古屋情侶殺人、佐世保小六女童同班殺人、長崎少年誘拐幼童性侵、梔木私刑殺人、女高中生水泥埋屍命案(此事件最令我屏息)、山口縣光市母子兇殺案(即書中提到的H市母子慘案)、少女毒殺日記(此即露娜希事件)等日本著名的少年殺人事件來看,一身冷汗之後,明白了作者選擇這樣的社會問題來寫是有深意的,少年殺人,而且是冷血虐殺、不是失手殺人或血氣方剛謀殺事件,事實上非常不單純,可以說環境也是促成殺人事件的幫兇。
- Sep 02 Mon 2024 16:39
信
目前讀到的第四本東野圭吾。不同於《白夜行》恢宏鉅著的氣勢,《信》和《秘密》同樣屬於簡單乾淨的樸實作品,同樣缺乏唯美文學氣息、缺乏細膩場景氣味,以及人物塑造同樣不夠血肉飽滿,但儘管瑕疵不少,因其深刻的思想挖掘,它成了四本之中我的最愛!(雖然大部份人愛的是《嫌疑犯X 的獻身》)
這是東野四十五歲時的作品,也是他第四度與直木賞擦身而過的侯補之作,之前曾分別以《秘密》、《白夜行》、《單戀》被提名,然後是《信》鎩羽而歸後次年,《幻夜》再度落榜,兩年後才寫出本格派推理的《嫌疑犯X 的獻身》,連獲三項大獎,終於揚眉吐氣。從二十七歲獲江戶川亂步獎的肯定到終於獲得最重要文學獎項,二十年黯淡的寫作生涯,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著的東野,被稱為「最不幸的推理作家」。也難怪他曾在《宿命》一書中這麼寫道:「在人的身後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宿命的力量在牽引著。」
- Sep 02 Mon 2024 16:25
火車
看過同一作者的《模仿犯》,看過東野圭吾的《白夜行》、京極夏彥的《魍魎之匣》、還有高見廣春的《大逃殺》,感官大概已對所有殘忍暴力知覺麻木,但這部幾無血腥畫面的溫馨派社會推理,仍帶給我深深的震撼,在蠻長一段時間的閱讀倦怠之後,終於想要提起筆來,寫下心中的感想。
震撼點之一,讀這部不斷往返於關東、關西之間的類公路文學,感覺像在讀松本清張的《D 之複合》(但抽去民俗傳說的部份),同樣是地理學架構之下人與生存間的觀望,空間之內的游走、移動,主角穿梭於暗處躲躲藏藏,受制於人,行走的時光旅程中不斷更換身分、失去自我,漸漸困入動彈不得的迷宮裡。追逐者則從不熟悉走到熟悉,緝捕最後成為徒具空殼的遊魂─也許不該用緝捕一詞,宮部特地塑造了一位"暫時停職"的警探之角色,其實就在深化其「觀察者」的身分。結局更用大量的留白,略去犯罪者的自白與就地正法等情節,目的也在賦予讀者更寬宏的視野。
- Sep 02 Mon 2024 16:06
白夜行
說好不再看東野老師的東西(怕自己陷入深淵),但朋友熱情借我的書總不好意思不看。這下可好,讀完下巴差點掉下來,原本奉為聖典的《模仿犯》大磚塊,跟《白夜行》一比,意外地變得相當單薄....
日本文學一直是我的死穴,從《人間失格》開始,就沒搞懂過毀滅文學,更別說三島由紀夫的殘酷審美方程式、《春琴抄》裡殘忍自虐的愛情、驚世駭俗的殘酷青春文學《告白》、《模仿犯》陶醉於凌虐美感中的快樂殺人者。之前隱約覺得這樣的美學很獨特:無法理解、但感覺得到一種唯美的壯烈。東野圭吾的《白夜行》有如打通我任督二脈的降龍掌,冷酷令人不寒而栗的魔性女王雪穗,忽然間讓我參透了「櫻花樹底下埋著屍體」的審美觀(身在《未央歌》能長年暢銷的環境裡,要讀懂毀滅之美並非易事
- Sep 02 Mon 2024 10:50
秘密
《祕密》是一部極具巧思的創意作品,東野圭吾略顯單薄粗陋的文字,猶如鋼琴技巧樸拙,卻彈奏出情感完全投入,噴薄深處悸動感傷的悲喜交加之作。看似老梗的「靈魂入新身」,在精心舖排之下,竟有了新鮮而深刻的意義。
杉田平介車禍喪生的妻子靈魂進入了尚存一息的女兒軀體,從此開始了有點分裂的生活,在外人面前扮演父女,在家中卻過著亦夫婦亦父女的生活....它就只是一個這樣簡單的故事。
- Aug 10 Wed 2011 00:41
鍵
〈鍵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,用表面風平浪靜的冷冽筆觸,展開一場暗潮洶湧的權力遊戲,其中虛實交錯、想像力恣意馳騁。
「鍵」在日文是鑰匙的意思,以此為書名,直接出現的的聯想是相對應的鎖為何。引述一段正好可以濃縮出這部精彩小說之精華的文字:「鑰匙在某種意義上,體現了權力的本質,既孤立而堅實,但又不能沒有對象地獨自存在,它能開啟或發動事物,也能禁閉或停止一切;它不僅能瞬間改變其對象的物理狀態,也指向一種禁制或解放的心理情境。」*。
- Aug 08 Mon 2011 20:32
模仿犯
- Aug 06 Sat 2011 18:30
砂丘之女
- Mar 02 Tue 2010 22:07
冰點
寫《冰點》的心得頗困難,因為充滿張力的劇情讓人不停翻頁,竟然一天之內就把為數六百多頁的上下兩冊看完了。太快速的閱讀不免囫圇吞棗,靜下心來回想內容時,腦中頓時一片空白。
- Nov 28 Sat 2009 19:03
春琴抄
谷崎潤一郎的「春琴抄」,寫一位美麗的盲眼琴師與弟子的愛情。簡單的中篇,可討論的題材卻超豐富,真是一本最適合作為讀書會主題的小說-篇幅短卻意旨深遠,不同人激盪出不同火花的靈感素材。
- Jul 29 Wed 2009 06:26
睡
《睡》是村上短篇作品集《電視人》裡的最末篇,幾乎不曾在各大村上社群的討論串中出現過。它是個簡單的故事:一名中年主婦某夜夢見一個黑衣老人在她腳邊澆水,從此開始不需要睡眠(故事開頭和卡夫卡的《蛻變》簡直一模一樣)。起初她不太適應這種狀態,便藉著看書來助眠,結果大部頭名著非但沒讓她入睡,反而讓她興味盎然,重拾年少大量閱讀的時光,由於太過入迷了,往往到了該做某件日常瑣事時才匆促應付,但是並沒有人發現她的心不在焉,一切仍照常軌運行著。因此主婦仿佛多了一倍的時間出來,到了夜晚,家人都入睡時,她就做自己的事,完全不需想到家務、育兒等責任,有時看看書,有時上街溜躂,這種無眠的愉快夜晚一直持續著,直到有一天出現失控的狀況......
- Jul 14 Tue 2009 22:05
東尼瀧谷
《東尼瀧谷》是村上作品中極特殊的一部,這部短篇的故事密度很高,即便使用村上一貫的語言風格,卻和他多數作品中緩慢的情節流動、大量氛圍營造的文字模式,有著大大的不同。然而這樣濃縮的故事推展,還是用極優秀的流暢性舖陳出存在的孤獨感,小說中每一個角色,都足以引人跌入深沈的思考中。
- Apr 10 Fri 2009 22:17
虛構的家
曾野綾子這本書的名字,乍見令人心中一怔-原來「家」只是概念,是抽象名詞,如國中時英文課學到的,Home不能加s,因為它不像House 是實體物質、有單複數之分,其抽象與虛無,一如人生。
- Oct 13 Mon 2008 22:51
他人的臉
他人的臉所使用的結構毋寧是奇特的,大量的思辯式文字,幾乎到棄情節發展於不顧的狀態,這使得它的閱讀樂趣稍稍減低,但安部公房大師級的思維極其迷人,完全掩蓋了這一弱點,尤其清晰的邏輯流暢地貫穿全篇故事,我個人覺得超過癮,很有幾年前一口氣讀完大部頭「教養的迷思」之爽快.
- Oct 07 Tue 2008 20:50
人間失格
最近終於買到,迫不及待想要讀一讀較佳的譯本,一窺在日本太宰迷眾的原因.不料期待已久的此一珍本,讀來仍然充滿滯澀的文字,不過終究比原來的好一些,我很快地翻讀至最終頁,方才領悟,原來這生硬的筆法正是將內心深切苦楚表現出來的一種手法.雖乃覺三十里,但這一耽擱,我已是兩位孩子的媽,自我意識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,已被日積月累地磨蝕至極淡薄,讀這自我意識滿溢高漲的獨特作品,猶如絕緣體般,完全無法進入狀況.我能理解自我意識過剩的年輕學子們將太宰治視為心靈鏡子的心情,但就是不能登堂入室,如我沒辦法理解太宰治丟下問題重重的家庭-太太獨自帶著三個孩子,么子還是弱智者-獨自出外喝酒,並且從媽媽桑手中接過在戰時極珍貴的櫻桃,一邊吃還一邊說出:父親比孩子重要.
「人間失格」這部作品以獨白式的文體呈現,可以很明白地披露出主人翁的內心世界,光復書局的版本,還附了許多照片和太宰治生平,總算讓人從一團迷霧中,稍微可以窺見這樣奇怪的人生究竟背景為何.在這以三篇手記和三幀照片串成的作品中,不少片段可以看出就取材自太宰治的人生,如鎌倉的跳海自殺、參與左翼運動、服安眠藥自殺等.多數的人認為其頻繁的自殺(三十九歲的生命就自殺達五次),和日本文學獨特的「死亡美學」有關,但最新的太宰治傳則有不同的看法,認為都是「假裝」的自殺.但不管是哪一種,都非常難以理解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