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這還是頭一回!在看完整本書時,立刻再翻回第一頁從頭看起。因流暢甜蜜的故事讓人不知不覺一路滑行,不小心就看完整個故事,但越讀到後頭,越發現書中其實大有玄機,只是作者幽默生動的筆觸,讓人在莞爾之餘,忘了思考,只好從頭細細思索。

  重讀後有三個發現。

一、懸念:
這本存在主義味道的小書一點也不艱深晦澀,除了第一人稱的口述者親切風趣的語句,書中充滿各式各樣的懸念,也是扣人心弦的原因之一。例如湯姆為何燒掉他寫了三年而未完成的論文?他想踏上什麼樣的追尋之路?他能找到他要的嗎?這一點應該是讀者很想弄清楚的真相。而真相卻又在這追尋途中不斷變化、不時加進新的元素,陪著他們甥舅倆一塊兒冒險的過程裡,閱讀者彷彿也在想像的世界裡,延伸出無窮無盡的可能性。

另一個緊抓住讀者目光的是「生存旅館」究竟後續如何。書裡大大小小的角色,仔細推敲的話,每一個都有讓人想一探究竟的特出之處,而這所有人,最後到底會不會去到那間旅館呢?你不禁拼命翻動書頁去探究答案。

其他還有很多小小懸念,像:

  • 納善和所有過往有爭執、誤解的親人們一一建立起新的關係,甚至一反原先幽暗冷漠的處世態度,結交了許多晚年的知交,但為何唯獨和前妻之間的嫌隙無從化解,老是稱她為「名字不提也罷」?(後來維根斯坦的故事似乎是個線索-有些憎恨超越了慈悲寬容的所有可能性)
  • 最後才出現的蘿莉,在全書裡大半部份一直讓人牽腸掛肚,到底是生是死?到底為何要露西來找湯姆?
  • 一些超不重要的角色,如哈瑞的搖錢樹,天才畫家史密斯為何自殺?是意外嗎?
  • 哈瑞的女兒,那個每41秒一聲「恭喜」,每58秒一聲「哀悼」的芙羅拉也很讓人在意,她好像並不真的瘋,只是在傳遞些什麼訊息?
  • 納善最後躺在急診室的小隔間裡,隔壁病床的奧瑪‧哈辛去哪裡了?就連這種小劇情,都讓我出神老半天
  • 總之,故事就在一連串「欲知後事如何」的過程裡悄悄落幕。
二、偶然:
很容易可察覺到,關於偶然的描寫被很刻意地置放在故事的各章節裡。首先登場的是《人類愚行錄》裡關於厄運的故事,一個名叫約拿‧溫伯格的人的遭遇,他和母親流離失所分開了十幾年,身為猶太人的母親在德國歷經納粹迫害的歲月,近乎奇蹟地熬了過來,卻在將與兒子團圓之際發生車禍,這場車禍本來不會發生,只因為兒子臨時有緊急手術,沒辦法去機場接機,計程車司機的方向盤正好發生失控,而失去意識的重傷病人送達醫院大廳時,正好約拿動完手術走出來。

接下來,納善和湯姆的不期而遇,也看得出是經心安排的巧合,納善原住在紐約州的西徹斯特,離婚後搬到布魯克林;而湯姆則本來在密西根唸博士,中斷論文後跑回紐約開計程車,住在朋友的朋友所留下的便宜公寓,兩人在布魯克林的住所,僅差了兩條街,有一天舊書店的夥計請假,湯姆從二樓的辦公室下來幫忙,這才和納善相遇於布萊特曼閣樓。


然後湯姆和妹妹蘿莉的「相遇」,也差不多是或然率近於零的事件,他為了賺外快,和同學一起去捐精子,在診所小房間裡翻閱色情雜誌時,赫然發現「豪放女郎蘿莉」的圖片(頓時小弟弟軟了下來,這一幕喜劇效果十足),億萬人口的美國,發生這種巧合的可能,可想而知,和外星人存在的機率差不多。


再來這個令人哀傷,卻又忍不住發噱的偶然,是霉運先生愛倫坡的故事。他的親戚請人製作墓碑,墓碑快作好時,大理石工場頂端的高架鐵軌發生出軌事件,火車翻覆掉在工場上,車廂砸碎愛倫坡的墓碑,親戚沒錢訂做另一塊墓碑,只好讓墳墓就那樣擺著,一直到二十六年後才有人才湊足錢,幫忙做新的墓碑。


這樣還不夠說明保羅‧奧斯特真的很愛寫偶然性嗎?那麼再來到哈瑞和德萊耶撕破臉,瘋狂追逐計程車的街角,瞧!誰從街口那裡繞過來?是好一會兒沒出現在書裡的南西(BPM)呢! 她怎麼會在這時候突然跑來呢?因為哈瑞此刻心臟病發,必須有人讓死者倒在懷裡啊!


奧斯特在《孤對及其所創造的》中對偶然如是評論:在小說作品中,人們想當然地以為書頁上那些詞語背後,有個有意識的頭腦。而在所謂的現實世界中,當這些事偶然發生,人們並不作假定。虛構的故事完全由意義組成,而現實故事卻自身之外缺乏含義。存在等同相反的誘惑,把世界看成彷彿是想像的延伸,生活如此瑣碎,以至於人們每次在兩個片斷間看見一種關聯時,都會很想在那關聯中尋找意義。而要賦予它意義,要仗目光超越它存在的簡單事實,便要在現實世界的內部建造一個想像的世界。這似乎是奧斯特如此鍾愛寫偶然性的緣故。


三、重覆:

看起來情節緊湊,毫無冷場的小說,難道是一部單純提供娛樂的好萊塢電影?其實書裡有很多意念重覆出現。再看看那個每41秒喊一聲「恭喜」,每58秒喊一聲「哀悼」的芙羅拉,當納善躺在急診室時,隔壁病床一個接著一個換上新的病人時,你不禁懷疑前人是否已經到達「另一個國度」?(可能性很高哇,醫院並沒有空床不是嗎?那些人能去哪裡?)急診室裡一個接一個死去的病人,對比書中紛紛懷孕的女主角們,就好像芙羅拉的叫喊儀式重覆地出現,並且簡直像在直陳「逝者如斯夫,而未嘗往矣」。

重覆的概念還有《人類愚行錄》裡的各種瑣屑荒唐,詳述各種蠢事、無聊事、荒誕不經的這本書,最後還發展成「小人物傳記保險」的想法(讓我想到豐子愷文選裡的「宇宙帳簿」,簿中詳細記載宇宙世間一切物類事變的過去現在未來因因果果,自原子之細以至天體之巨,自微生物的行動以至混沌的大劫),所有人世間的疑惑、悲哀必定記載在某處,所有可能化為烏有的存在,藉由記錄與書寫保留下來,並且讓孤獨的個體之間,產生親情的連繫。


最有趣的一個重覆概念,莫過於「生存旅館」-根據哈瑞的說法,它是想像的伊甸園,內在的避難所,人們對現實感到絕望後隱遁的地方,湯姆將之修正為:一個能在心靈中造訪的世界。不過它畢竟只存在想像的世界裡,有如史丹利夢想中的加勒比海島嶼一般,當納善告知無法購買他的房子時,他竟然毫不在意地聳聳肩,原來他根本就只想一直活在腦子裡的加勒比海島嶼上。就好像卡夫卡「玩偶的故事」那樣,玩偶本身不再重要了,當小女孩活在故事裡,生活在想像的世界中,現實世界的傷痛就會消失,所以故事只要一直進行著,現實就不存在。生存旅館的概念是這樣,其實一開始湯姆關於開計程車的談論中曾提到,開車營生的辛勞,是超越現實的根基,開計程車從早到晚累得到死,無聊得要命,那種單調會讓心靈麻痺。三不五時,毫無預警地,驟然間會得到小小解脫,感受到一種非常短暫,可也非常真實、純淨的歡愉。



這是我第一本讀到的奧斯特作品,上網查看發現,他是一位多產作家,這下子,又有一大堆的書債欠下來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凱西媽 的頭像
    凱西媽

    凱西媽的書評

    凱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